top of page

緊急預備金

  • 作家相片: Angie
    Angie
  • 2021年8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1年8月12日

最近有兩件財顧個案都進入帳戶管理、預算控制執行輔導階段,在緊急預備金部份也需要進行提撥。

如果無法一次提撥做準備,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開始進行呢?

緊急預備金的重要,在疫情期間更可以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不管是個人或企業,如果遇到目前停班停業的狀況,那麼預備金是否足夠就很重要。

提供相關資訊給予參考。

====================== 天有不測風雲 「緊急預備金」來救援 7招教你怎麼存、存多少

無預警的失業、一筆龐大的醫療支出、一次突發的汽車故障維修,假使沒有應急存款,真的措手不及,但是緊急預備金究竟該怎麼存、存多少才夠?專家有七點建議。

要存下一筆足夠的緊急預備金,可能沒想像中容易,以美國為例,23%的美國人沒有任何應急存款,就算存下錢,也不到三成存足半年花費。

即使已經退休,在每月固定現金流之外,也應該準備足夠的緊急預備金。多數財經專家認為相當半年開銷的金額已足夠,但《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等多本理財暢銷書作者大衛.巴克(David Bach)提出一個概念,緊急預備金就像汽車的安全氣囊,氣囊應該多大,取決你的車速有多快。

緊急預備金不像旅遊基金、購物基金,隨時可挪用或暫緩,它應該是你的第一要務,不能妥協更必須嚴格執行。要持續、穩定地存夠錢,確實有訣竅,綜合美國財經媒體《Business Insider》、《CNBC》等專家意見,以下幾招請務必記牢!

1. 選定一個只進不出的帳戶 緊急預備金戶頭最好不要是你的薪轉戶頭、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扣款戶頭,你應該獨立出一個帳戶存放緊急預備金。平時不要給自己任何藉口提領這個帳戶的存款,假使有退稅、獎金、兼差等額外收入,也不妨立刻存入。

2. 設定自動轉帳 付完了帳單再存、買完這件衣服再存,種種藉口都讓你離緊急預備金越來越遠,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就是設定自動轉帳。善用線上銀行,每次發薪後就有一筆錢直接進入緊急預備金帳戶。自動轉帳也降低存款難度,你可以根據本身狀況選定扣款頻率,可能是一個月、一季,甚至一週,避免一次存入大筆錢的壓力。大衛.巴克認為自動轉帳要到「無痛」到你根本忘記這個帳戶的存在,才有可能真的存下足夠金額。

3. 統計每月開銷 把該付的帳單、貸款、保險、基本生活費都算進來,搞清楚每個月維持生活的最低開銷。這不但幫助你決定薪水發下後,還有多少錢能放進緊急預備金帳戶,也能知道究竟該準備多少緊急預備金。

4. 衡量失業期有多長 緊急預備金主要用處之一就是應付突然其來的失業。計算緊急預備金規模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將每月最低開銷乘以失業時間,因此你必須試想自己要花多久才能找到新工作。

5. 痛下決心減少支出 想存錢當然得節流,但是不切實際的節衣縮食只會讓你撐不下去、計畫提前崩盤。可以從非必要的花費砍起,可能是外食、週末的豪華早午餐、每天早上的咖啡,或每星期的腳底按摩。

6. 多少錢才夠? 多少緊急預備金才夠其實因人而異,雖然3個月到半年開銷是多數專家建議的數字,CNBC資深財經特派員夏倫.艾普森(Sharon Epperson)認為對於還有貸款或社會新鮮人來說,有點不切實際。她建議與其目標太遙遠而放棄,不如先以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為目標。

7. 現金還是投資? 一旦存夠了緊急預備金,要不要放進投資市場,也有不同看法。《Business Insider》引述專家看法,認為適度投資才能抗通膨,但要以「低風險」為首要考量,並且保持流動性。一旦有需求,錢要能在幾天內就回到帳戶,才可真正「應急」。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純現金的應急帳戶才最好運用,假使真的要將緊急預備金用於投資,最好比預計金額再多存30%做為緩衝,才能有效抗衡市場波動。

準備緊急預備金需要節制與毅力,但長遠來看其實是換來更大的財務自由,有夠大的「安全氣囊」,才能在衝擊來襲時處變不驚,有餘裕選擇最適合的前路。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CNBC、The Financial Diet 原文參考: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9332?from=search&from=copyshare




Comments


bottom of page